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——看到一句话觉得特别有意思,仔细琢磨才发现作者在玩文字花样?其实啊,这种把文字玩出花样的操作,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
文字游戏
。别觉得它高深,生活中处处都有,咱们这就掰开揉碎了讲讲。
一、汉字本身就能玩出花
咱中文最厉害的地方,就是字形字音都能做文章。举个例子:
-
谐音梗
:现在网上特火的"栓Q"(Thank you)、"绝绝子"(绝了+子),都是靠发音相似制造笑点。商家广告也爱用,比如卖大枣的写"点回家"卖奶茶的写"见幸福"-
拆字游戏
:把字拆开再组合。古代有个秀才写"草,十日卜""卓"俩字拆开的谜语。现在年轻人表白会用"和你朝朝暮暮"因为"暮"合起来是""-
回文诗
:正着读反着读都通顺。宋朝秦观写过"空庭得秋长漫漫,寒露入暮愁衣单"倒过来读"单衣愁暮入露寒,漫漫长秋得庭空"也成立,你说绝不绝? -
双关语
:牙膏广告说"口气,亲近距离"说口腔清新,又暗示人际关系。快递公司写"必达"说送货准时,又谐音""。 -
成语改编
:网吧广告"到成功"(马到成功),健身房"瘦身成仁"(舍身成仁)。虽然有点强行尬改吧,但确实容易让人记住。 -
缩写文化
:yyds(永远滴神)、xswl(笑死我了)、zqsg(真情实感)。刚开始可能看不懂,用着用着就真香了。 -
空耳梗
:把外语发音硬写成中文。比如《甄嬛传》里的"妾要告发熹贵妃私通"空耳成"出去"韩国歌曲《江南Style》的"?????"成"我爸刚弄死他"。 -
段子接龙
:微博上常有的"比正文精彩"系列。比如有人说"没带伞"就跟"你有对象吗?""难怪没人给你送伞"五、文字游戏到底有什么用?
二、诗词对联里的文字魔术
古人玩文字那才叫讲究。苏轼当年用"风吹解带,山月照弹琴"对仗工整不说,"吹"""动词用得特别灵动。现在春节贴对联,比如"增岁月人增寿,春满乾坤福满门"联字数相同、平仄相对,这就是文字排列的艺术。
现代人也没落下。网上流行的"头诗生成器""我喜欢你"字分别藏在四句诗开头,虽然有点套路吧,但确实能哄人开心不是?
三、广告文案里的文字心机
商家最懂怎么用文字抓人眼球:
去年有个特别火的案例:某奶茶店推出"泥波波奶茶"数学符号""""语是"3.1415926...杯就上头"理科梗反而让文科生觉得新鲜。
四、网络时代的文字新玩法
现在年轻人的创造力真是绝了:
可能有人觉得这不就是耍小聪明吗?其实不然:
1.
锻炼思维能力
:玩成语接龙要考虑词汇量,编谜语得会多角度联想。
2.
提升语言敏感度
:经常琢磨文字的人,写作时更容易找到精准表达。
3.
社交破冰神器
:聚会上来个谐音梗,冷场王秒变气氛组。
不过要注意分寸。上次看见有人给领导发"是我的yyds"领导回"请规范使用汉字"尴尬了不是?
个人观点时间
我觉得吧,文字游戏就像语言的调味料——用得适量能提鲜,放多了就齁得慌。关键要看场合,工作邮件里突然来个网络热梗肯定不合适,但朋友聊天时玩接龙就能拉近距离。最妙的是,中文的文字游戏老外根本学不来,这是咱们的文化优势啊。
对了,最近发现00后开始用"绝绝子"进阶版"绝绝紫"""""更深。你看,文字游戏也在进化,说不定明年又有新玩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