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有小读者问我们该玩什么游戏好, 七岁以上儿童游戏排行榜 这个选题就这么蹦出来了。其实游戏这东西吧,有时候大人们觉得幼稚的,孩子们反而能玩出花来,我们整理了几款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玩意儿,有些可能连家长都会偷偷跟着玩两把。
动手动脑的创意乐园
1.乐高积木类游戏永远排在推荐表前三名。那些彩色小方块能搭出任何想象得到的东西,从恐龙骨架到太空站,拼错就拆掉重来的过程比结果更有意思。家里地板被零件淹没的场面也算亲子互动的一部分。
2.科学实验套装属于玩着玩着就学到东西的类型。火山喷发模型或者水晶生长 kit(套装)能让卧室变成迷你实验室,当然最好在厨房或阳台操作,除非我们想测试墙面漆的防水性能。
3.电子绘画板解决了"想画画又怕弄脏房间"千古难题。压感笔比蜡笔精准,撤销键简直是手残党的救星,完成的作品能直接发给爷爷奶奶显摆,省下买相框的钱。
跑跑跳跳的户外经典
1.改良版捉迷藏加入任务系统后焕发新生。比如找到藏身点必须完成指定动作才能算赢,侧手翻或者学动物叫都行,规则越奇怪孩子们越来劲。
2.泡泡枪大战是夏日必备项目。现在的泡泡液能吹出脑袋那么大的透明球体,追着戳破的兴奋感和二十年前没有任何区别,沾到衣服上也不难洗。
3.风筝这门古老技艺仍然有魅力。自己动手糊的纸鸢哪怕飞三米高也值得骄傲,商店买的碳纤维款则能挑战百米高空,区别就像手工水饺和速冻水饺。
屏幕里的奇妙世界
1.建造类沙盒游戏是数字版的乐高。从《我的世界》到《罗布乐思》,像素块堆出来的城堡可能歪歪扭扭,但配上会喷火的守卫龙就有灵魂了。
2.音乐节奏游戏对手眼协调特别友好。跟着鼓点敲击的画面会让人忘记这是在锻炼反应能力,曲库更新快的那些永远玩不腻。
3.动物森友会这样的慢节奏游戏适合睡前放松。和小动物邻居聊天钓鱼的治愈感,相当于把童话书做成了能互动的版本。
桌游圈的智慧对决
1.卡牌对战类门槛比想象中低。印着恐龙或机器人图案的卡组,玩两局就能掌握基本规则,计算伤害值的数学课比黑板上的有趣多了。
2.合作型桌游教会孩子们团队配合。所有人要共同对抗游戏设定的 Boss(大反派),吵吵闹闹讨论策略的过程才是精髓所在。
3.立体棋盘带来全新体验。会发光的迷宫棋盘或者能真实搭建的铁路模型,让棋子移动变成充满仪式感的物理操作。
有些游戏之所以能留在排行榜上,是因为它们既给了孩子们掌控感,又悄悄埋着成长的种子。
那些被反复启动的电子存档,磨破边的卡牌,阳台上晒着的风筝线,都在证明好玩的东西不需要分年龄。我们小时候着迷的弹珠和跳房子,换了个形式依然能让现在的孩子眼睛发亮,这可能就是好游戏的标准。